您的位置:首页 > 科普专栏

还吃?国家喊你来减肥啦

来源:   作者:信息员   点击数:   日期:2025-04-30

        “像你这样大的肚子,是我们主要的目标。” 全国两会期间,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(上海)主任张文宏委员对记者说,“我们三年行动计划,主要目标是体重减下来,控制住慢性病。 ”这番大实话可谓“戳心戳肺”,让不少网友也绷不住了,纷纷表示“我也是针对目标”。 张文宏说的行动计划,指的是国家卫健委牵头十多个部门联合启动的“体重管理年”行动,旨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,加强慢性病防治,计划为期3年。
         减肥嘛,白天谈、夜里馋,何至于惊动“国家喊话”? 其实,减肥还真非小事。 一方面涉及人数众多,另一方面超重肥胖危害健康,不仅阻碍提升人均预期寿命,还会加剧社会经济和医疗负担,乃至降低劳动力参与率。 那么,把体重管理提到国家高度,究竟能解决人们的哪些痛点? 减肥教程试了一个又一个,可身上的肉该长还长的,是不是你? “轻断食”“碳循环”“8+16”等减肥方法风靡网络,“极速掉秤”“10天瘦7斤”的吸睛标题像是噱头。 要知道,不科学的减肥方式不但容易反弹,还可能损伤身体,得不偿失。 别急,国家懂你。 这不,手把手教你科学减重的权威教程来了——国家卫健委发布《体重管理指导原则(2024年版)》。 附录中的减肥餐示例食谱不仅标明了总能量,还充分照顾到大江南北不同地区居民的胃。 东北篇春季食谱有“铁锅炖鱼”“菜包饭”,西北篇则换成了“臊子面”“油泼面”。 网友积极开麦表示“我可太需要了”“从明天起坚决执行”。 需注意,“管住嘴”比“迈开腿”更要紧。 张文宏说了:“跑几公里都抵不上你那一口又甜又油、高糖的东西。 ”俗话说的减肥三分靠练、七分靠吃,正是这个道理。
        现在,国家出手,媒体发声,医生强调,又萌又专业的减重主题表情包进入微信群聊,奥运冠军成为体重管理的社会宣传员。 就这么天天讲,反复说,耳提面命,就不信您的减重大业不可持续。 已经做到合理膳食、规律运动,但减肥效果仍不明显? 心存不甘、满头问号无处问药的,是不是你? 别担心,全国各地医疗机构陆续设立的减肥门诊照单全收,为您的体重控制和慢病管理保驾护航,尤其能为BMI超过30甚至35的严重肥胖患者提供专业建议及必要的药物治疗。
体重管理,不能仅靠个人单打独斗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 除了设立门诊,《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实施方案》还提出广泛建立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。 下一步,还要继续推动政府、行业、单位和个人落实好四方责任,持续做好知识宣传,注重防治结合,提供个性化服务。 肉眼可见,社会多方主体正在加强协同,将体重管理、慢病防控融入日常生活。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。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。 国家已经出手为大家量身定制减重计划,那就请和身边人互相督促,赶快行动起来吧!
        链接 国家卫健委《成人肥胖食养指南(2024年版)》
        四指导原则“一是吃动平衡,保持健康体重:根据不同人群的运动强度和身体活动量,合理安排膳食,做到吃动平衡。 二是未病先防,控制超重肥胖:在体重尚未达到肥胖程度时,通过合理膳食和积极运动,预防超重和肥胖。 三是已病防变,严控体重反弹:对于已经肥胖的人群,综合运用膳食、运动、行为疗法等措施,预防体重反弹。 四是减重方案具有高度个性化,需要辨体施膳、因地制宜、因人择食,即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、生活方式,结合当地食物资源和饮食习惯,选择适宜的食品,确保营养均衡。
        减重的营养六策略:一是食物多样,谷类为主。 增加全谷类食物的摄入:优先选择未精制加工的全谷物,如全麦、糙米、燕麦等,作为主食的一部分。 丰富主食结构:将全谷物与杂豆类、薯类食物搭配食用,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,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和控制餐后血糖。 二是多吃蔬果、奶类及大豆类食物。 保证蔬果摄入:每日蔬菜摄入量不低于500克,其中深色叶菜类应占一半以上; 水果的摄入量在200—350克。 摄入足够奶类:每日摄入相当于300-500克液态奶的奶类及奶制品,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。 增加大豆类食物:每日适量摄入大豆类食物,如豆腐、豆浆等,补充植物蛋白和异黄酮等营养素的同时,降低脂肪的摄入量。 三是适量吃鱼、禽、蛋、瘦肉。 优选脂肪低的肉类: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鱼虾类食物和去皮的禽肉类食物,同时减少红肉中的肥肉及加工类肉制品的摄入。 四是少盐少油,控糖限酒。 减少盐油摄入: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,油不超过25—30克,使用定量盐勺和油壶辅助控制更佳。 控制动物油摄入:少吃油炸食品和糕点,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动物油,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。 控糖限酒:限制添加糖的摄入,尽量不要饮酒,如有饮酒习惯,也应避免过量。 五是规律进餐,足量饮水。 定时定量进餐,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进食夜宵,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。 充足饮水:每天的饮水量至少应达到1500—1700毫升,以白水为主,少量多次饮用。 六是合理选择零食。 选择健康零食:如新鲜水果、坚果、酸奶等,避免高糖、高脂肪的零食。 注意零食量:控制零食的摄入量,避免影响正餐食欲和整体的营养摄入。
        关键数据:超重和肥胖人群在减重时应设定合理的短期减重目标,如每周减重0.51千克。 只要长期坚持,就能稳定减重; 控制总能量摄入:成年肥胖患者每日每公斤体重的供能标准为2025千卡,且每日摄入的总能量最低不能少于1200千卡; 增加体力活动: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活动方式,健康的超重人群可以考虑每周累计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并加入力量训练。 但过度肥胖人群或有慢性病的人群,则应全面评价身体情况,再行制定运动方式。